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

本刊特约作者

  • 谢遐龄教授简历

    <正>谢遐龄教授,1945年生于重庆市。1962-196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878年10月人复旦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198 1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旋即转入西方哲学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10月毕业,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2013年03期 v.29;No.14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本刊特稿

  • 法治:概念及其实现——兼答几位法学界人士的质疑

    谢遐龄;

    法治建设核心点是培育国民为人格、法权主体;实现法治是个历史过程,要付出长期的、艰巨的努力。法治至少须具备六方面前提——动念贿赂法官或审判前向法官"做工作"的人或事极为罕见;全民把法律看作神圣的,不再从功利角度视法律为手段,律师以维护社会正义为职责;作伪证的人或事极为罕见;人们恪守规则,建立起无条件服从规则的意识;公民成熟为自由的——意即学会尊重他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公民对社会责任有高度自觉。法治内涵的理念——发展公民人格性,人格性生于自由意志反观自身、互观他者;实践上须国家、社会团体、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齐头并进。法治建设要注重治心。

    2013年03期 v.29;No.143 5-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学术批评与争鸣

  •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法定载体及其法治完善

    朱海波;

    政府公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确保法规文件的规范效力等功能。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存在没有明确不同政府信息公告载体的法律地位和配套法规不足等漏洞。美国《联邦公报》的制度化和体系化,促使政府公报制度成为现代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组成。借鉴美国《联邦公报》推动我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载体的法治化,一是应当在立法中明确公民的知情权;二是建议制定专门的政府公报法;三是以政府信息共享制度推动政府公报电子化。

    2013年03期 v.29;No.143 12-1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论遗弃罪的论争与完善

    马涛;

    遗弃罪保护的法益是他人之生命、身体的安全,而不仅是被遗弃人的受扶养权,不应将遗弃罪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我国《刑法》中的遗弃罪条款存在实质性缺失,从而导致学界论争。对此,除实质解释外,必要时须对遗弃罪予以立法上的完善,即应当借鉴域外的立法经验,在现有规定的基础上,适当扩张遗弃罪评价对象。

    2013年03期 v.29;No.143 19-2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泛韩江文化研究

  • 二战前后槟榔屿潮州会馆组织结构的变迁——以1947年会馆修改章程为案例

    葛立功;陈景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槟榔屿潮州会馆的组织结构实行的是信理员领导下的总理负责制。二战之后,马来亚华人社会经历剧烈的变迁,潮州会馆旧有的组织结构已无法满足会馆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环境的要求,会馆全体同人于1947年通过修改章程,改革了会馆的组织结构,新章程所确定的三级制原则,扩大了潮州会馆的权力基础,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2013年03期 v.29;No.143 27-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明末清初王朝更替时期的潮汕社会政治与民生

    吴二持;

    明末清初的潮汕社会,清王朝尽管在中心区域大体已控制局面,但具体到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由于南明小朝廷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军事首领,并未甘心臣服新的异族王朝,加上本来不少地方已有的寇盗力量,更有当地反清复明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心理。明清军事力量互相攻杀,形成拉锯混乱的局面,尤其蔓延于东南部海上,一时难以控制,这使新王朝的统治者颇为头痛,于是便有禁海乃至迁界等牺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等政治高压措施来作为对策。由此而使潮汕社会政治经济和民生遭受重挫。

    2013年03期 v.29;No.143 33-3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文学·语言学

  • 论近代日本人对上海的认识及相关研究

    赵牧;

    自1862年"千岁丸"号幕末遣清团首度访沪以来,近代以来的日本人对于上海的认识,一方面强调其不洁、犯罪、诱拐等魔都形象;另一方面又对其摩登时尚充满期待和眷恋。这看似充满矛盾,但却统一于他们观察中国的"东洋主义"态度,即像萨义德所谓"东方主义"一样,从既有的文本阅读和相应的意识形态诉求出发,关注的不是上海的现实而是日本对上海及其当代命运的表述,并逐渐将这一态度与日本军国主义结合起来。徐青的《近代日本人对上海的认识(1862—1945)》就在时间维度上,以在日本发行的报刊杂志、纪实报道、旅行指南、小学生作文、电影歌曲及影星轶闻等国内难得一见的资料,纵横交错地梳爬了"近代日本人上海认识"的多重吊诡。结合其他相关著述,在对此作出评述的基础上,描述了矛盾的上海形象塑造背后的悖论。

    2013年03期 v.29;No.143 39-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新杂志”《犯罪科学》中的上海形象

    徐青;

    以日本"大众"诞生时期创刊的"新杂志"《犯罪科学》特别号《上海研究号》为中心,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文字媒体中有关"上海"的言论的研究显示:"大众"媒体的发达使原本只存在于少数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头脑中的"上海形象"终于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呈现在日本大众的面前。在1931年的节点上,从杂志《犯罪科学》中可以听到来自日本社会各阶层的"声音";但无法否认的是,此时的日本人对上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危险、犯罪、女性、受欧美列强统治"的"他者"认识之上。可以说,上世纪30年代是产生上海负面言论,使其得以扎根并使其大众化的重要时期。

    2013年03期 v.29;No.143 46-5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祛除总体性:“个人化写作”的诗学生成与文化反思

    李艳丰;丁纯;

    结合20世纪90年代有关"个人化写作"的话语播撒来分析其所表征的诗学意义,从史的角度追溯"个人化写作"的历史源脉,并结合90年代消费主义文化转型反思"个人化写作"诗学生成的逻辑必然性。"个人化写作"祛除了主流诗学话语的权力桎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叙事景观,却未能在破除话语禁忌的文化地带重构文学在当下的审美价值形态。如何填补"个人化写作"价值"悬空"的虚妄黑洞,成为新世纪文学必须面对的诗学命题。

    2013年03期 v.29;No.143 51-5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外语输出型教学中的“形式协商”:认知理据及策略优势

    罗钱军;

    有别于显性纠错和重铸,形式协商属于提示性反馈,Schmidt的"注意假设"、VanPatten的"信息加工模型"和Kihlstrom的多级记忆储存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输出型教学是形式协商得以有效开展的教学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学习者拥有足够的认知资源注意到自身中介语的差距或漏洞,而"形式协商"作为一种教学干预手段,并不会阻断学习者本身的语言学习加工过程。它在保持课堂互动的前提下,兼顾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加快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因而具有极大的策略优势。

    2013年03期 v.29;No.143 57-6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经济学·管理学

  • 京版“国八条”的问题与思考

    林泉;林志扬;叶迪;

    京版"国八条"出台虽然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化解房市风险,但是事实上它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带来诸多新问题。分析房价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和市场预期;土地供应的事实垄断和垄断实施;社会财富的累积和流动性泛滥;贫富差距的扩大,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2013年03期 v.29;No.143 65-6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珠三角FDI与碳排放相关性测评——基于区域发展时滞与产业结构演变视角的分析

    王之军;孔群喜;焦艳;

    珠三角FDI依赖程度与碳排放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深入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与加快节能减排进程。通过区域发展时滞视角,运用协整EG两步法、误差修正模型以及灰色关联度方法,发现珠三角经济对于FDI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FDI方向发生积极转变,但外资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在长期内加强;FDI投入与能源消费结构向第三产业偏移,说明第三产业在外资利用方式与内容上较为粗放;第三产业对FDI的吸收超过第二产业成为趋势,但其发展方式、内容与外资引进结构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耗能产业碳排放量与FDI相关性随经济发展出现上升趋势,表明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

    2013年03期 v.29;No.143 69-76+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法学·行政学

  • 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责任的法律机制

    黄雪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村养老所依赖的土地、家庭和集体经济等方面功能均在弱化,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备受挑战。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中应承担主导责任是生存权保障基本原则的要求,也是平等性原则的要求。对比国外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我国政府在社会养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的财政投入还是太少,根据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增加农村社会养老的财政投入是可行的。政府责任法制化应包括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方面的财政责任、政府财政责任监督实施、宣传责任、增值保值责任等方面。

    2013年03期 v.29;No.143 77-8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中国技术移民立法问题探讨

    翁里;张晨田;唐卓然;

    技术移民是各国人力资源竞争的重要对象。中国财智外流严重的现状以及不完善的技术移民法律法规都影响了国际技术人才来华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欧美等发达移民国家的技术移民法律与政策的比较,结合中国新出台的《出入境管理法》,有必要在出入境管理制度、永久居留权等方面进行法理创新,建议适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移民法律法规,并且增加"人才引进"类别签证,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海外优秀人才。

    2013年03期 v.29;No.143 82-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哲学·文化学

  • 梭罗与陶渊明的“隐”文化及其生命观照意义

    杨琳;

    中国东晋时期的田园诗宗陶渊明与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作家梭罗可谓世界历史上之"隐者双星",然其人其作在中美文学中的接受现象却值得关注。运用"传播研究"的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比对分析,可见出二位隐者及其作品在彼此文化中的接受程度,梭罗的"超验主义"与陶渊明的"自然观"中自然情结有分歧也有会通,他们不同的"隐"文化背后蕴含着对生命本身的人文关怀与深度思考。

    2013年03期 v.29;No.143 90-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